會友信邦 電影《第三個願望》觀後感

文/會友信邦

2012/3/5


其實看電影的當下我大約1/3的時間是留著淚的,一方面因為疾病引起的問題,很難控制過度的情緒反應;另一方面電影中演出的病程十分的精確,讓我會相映的回想到自己當時和小朋友的互動畫面,彷彿同時看兩場電影,一場在銀幕放映,一場在腦裡放映,兩場影像在腦海中相互糾葛,情緒互相加乘,淚就無法控制的慢慢留下來。

 

這場電影,衝擊最大的並不是擔心基因遺傳那段,而是在海邊遇到搶劫後那段,尤其是榮光頭破血流,打從心底用力吶喊對曉峰說:「 爸爸好苦!……我好苦,我怎麼把自己的人生過成這樣,我不懂,我不懂到底哪裡出錯了?……曉峰,爸爸沒用!爸爸真沒用!」 這段我幾乎差點崩潰大哭。我想是直接命中心中,對家庭和小孩的無奈與無助,一種抓不住,留不住,無可奈何--逐漸分離的感覺。

 

接著那段,為了愛,必須學會割捨與放手,不管心中有多痛,情感上有多不願,讓曉峰能以最有利環境成長,最後大和解,與疾病和平共處。在公園那段,握著手,把最愛的孩子交給前妻,大概就是我現在的心境。

 

可惜的是,對後段著墨不多,會讓人以為會很快進入死亡,尤其是片中醫師所說剩下生命是以月計。我覺得不然,協會也有許多病友都在努力延長自己生命的長度,或是努力拓展生命的寬度。

 

或許裝著生命之泉的瓶子,因疾病產生裂痕。生命之泉快速流失,但大家都希望能把握這手上現存珍貴的生命之泉,發揮到極限。不管是對家人的愛、對社會的關懷、對病友的相互扶持與打氣……等。絕對不只是躺在床上等待生命結束而已。

 

至於社工的擔心,我到覺得還好。劇中雖然以ALS作為轉折點,以可能會遺傳為主軸,但是並沒有刻意去渲染或誇大基因的影響,而且我覺得ALS病友發病年齡大多是中年以後,面對的不是要不要生小孩這種還有機會選擇的問題,而是發病了已經有小孩的事實。既然已然是事實就沒有必要逃避他,因為逃避不能解決問題,擔心也沒有多大意義,不如趁現在還可以的時後多關心他們,給他們完整的愛,用力的陪伴、擁抱他們。

 

孩子也有他自己的人生道路要走,當父母的只能牽著他的手,陪伴他和他一起走,就算沒有疾病來搗亂,也終歸要放手。我們或許陪伴的時間有限,但我相信陪伴的意義不是用時間衡量,而是用深度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漸凍人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